kyle_thompson_16_20120717_1019827234

看完《一首搖滾上月球》最大的感嘆其實和信仰有關。身為南京東路禮拜堂行政主任的巫錦輝(巫爸),為了讓辛苦的「罕爸」們彼此打氣,創立『不落跑老爸俱樂部』。組織同時受到禮拜堂與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的贊助。禮拜堂是從靈糧堂分出來的地方教會(Local Church),獨立運作。『不落跑老爸俱樂部』邀請不同信仰的罕爸參加(鄭爸是拿香的),和禮拜堂相關,但又不受限制。他們輪班照顧彼此的罕命兒,讓長期缺少睡眠的父母可以偷一點時間;他們的音樂會只有歡喜的淚水;而團體的資金可以有限度的自由運用,幫助急需的家庭。

我好像第一次看到如此正面又有力量的團體。他們受過專業的組織訓練(或者邀請專家訓練他們,開課程與研習),小組的運作機動性高;因為深受其苦,所以可以安撫彼此的憂傷;也在舉辦音樂會時,藉機教育家中沒有罕命兒的一般信徒,如何對待他們、如何和受病痛的人說話、如何讓好心的問候不刺痛家屬的心。

我們沒有受過這樣的專業訓練。我們如何探視患者、我們如何和臨終的信徒說話?我們的長執也沒有,不代表他們有這種素養,他們認為禱告就足夠。
也許,在教會也有身體殘障、重病、家庭困頓的信徒。一百年的教會沒有足夠的柔軟度,來協助它們;儘管聲稱協助了,在日常的聚會中,在沒有受到教導的會眾當中,他們每一次的出現,就是一次的邊緣化與八卦化。甚至,在講台上妖魔化:病痛是一種罪、癌症是一種警告,應該先檢討自己做錯了什麼,反省、認罪(根本是傳統民間信仰的觀念)。不可思議的二次傷害,行之百年,持續上演。


這樣的教會,最近在慶祝一百年的生日。


每年靈恩會要發傳單,我就覺得很荒謬;每周麻木的聚會並無法讓信徒得到安息與喜樂,每個人的破口依然存在,無人可訴說;想要協助的,也不知如何協助。這樣的教會、這樣的信徒還發傳單、要別人加入,有沒有搞錯。


當我們無法滿足信徒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撫平彼此的傷痛,就失去了教會之所以稱為教會的根基。

一百年,就好像一座搖搖欲墜的房子,缺乏修繕,無暇顧及細枝末節。
我們依然沾沾自喜,認為自己是,得救的唯一真教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halleb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