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res-2001-14-g

執念,來自《神鬼第六感》(The Others)裡,固執的母親妮可基嫚帶著她的兩個蒼白的小孩,對這空屋不停地唸:This is our house. This is our house... 因為入侵者闖進來了,所以它們必須用自己的力量捍衛自己的家園。問題是對正常人而言,他們母子才是入侵者,因為他們早就亡故了,他們是鬼。一切都是因為執念,超越變態的執念。就算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了,仍心心念念想捍衛曾經愛過的東西。

 

郭美江牧師的影片流竄,出現了多種惡搞版本。譏諷同時,不免羞愧地想到敝會,面對同樣的議題,敝會只是不回應,但想法也許沒有太大的區別。

使徒行傳十五章,從猶太下來的信徒認為外邦人應受割禮、遵守摩西律法。論辯多時,彼得反對,認為藉著信,就潔淨了他們的心,並不分他們我們。也不需重回摩西時代的傳統規矩。
彼得又說:「現在為什麼試探神,要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呢?」不要把我們自己不能負的軛,加在這些外邦人身上。舊約時代又有哪一個角色是全然遵行過律法的呢?

當時要這些新信的外邦人接受割禮,也許有一定的危險性。另外,接受了割禮這些純種信徒就會接納受割禮後的信徒嗎?保羅敏銳地掌握了人與人之間、不同族群間相處的眉角。保羅說,不分你們,我們。

我總覺得敝會在面對聖經時很苦惱,因為TJC是個很強調「執念」的教派。執念是固執的最大化;要求完美、純然聖潔。於是他們精挑細選講道內容,除了耶穌,最受青睞的應該是大衛吧!比較起來,大衛除了那一點"小事"外,算是個完美的人。還可以拿出來和信徒說嘴。
見證方面,「執念」是TJC根深蒂固的傳統:重感冒硬是來聚會,很不簡單!每天下班很晚了還翻山越嶺來聚會,很不簡單!每天都禱告,跪的腳都瘀青腫起來了還是不放棄求聖靈!不勝枚舉。「執念」的另一面向是台灣信仰的加持」,考試前禱告,考前燒香拜佛,在形式上並無區別;生重病迫切禱告,生重病求神問卜,毫不衝突。

好像不這樣講道,信徒就無法得到造就一樣。

「執念」是沉重的枷鎖與期待。以「執念」解經,第一個印象就是:聖經裡的這些人物都是罪人,我們要記取教訓,千萬不要像他們一樣。這是TJC從小灌輸我給我的宗教教育。

就只有這樣嗎?

聖經裡的故事內容從來不是美好無缺的。充滿了各式的暴力、痛苦、燒殺擄掠。聖經的律法和軛似乎從來不曾被神所揀選的子民重視過。他們鄙夷這些律法、痛恨這些軛;即使循環性地被神處罰,依然故我。

而神,依然愛他們。詳盡描述他們的卑劣行徑後,神依然沒有與他們斷絕。也許,這才是這個信仰想說的?整本聖經,是痛徹心扉的,情之書?
也許也許,TJC從一開始,就完全搞錯了?

「執念」對東方人來說,從來不是新鮮事。TJC剛開始的時候,就揉合了東方傳統的價值觀、台灣民間信仰,追求完善、鍥而不捨的目標。這和真教的道理有關係嗎?信仰有必要這麼疲倦?時常擔憂自己又犯了哪條大忌嗎?恐怕是自己腦補出來的吧。信徒的傳統觀念與期待,加上主講者方便行事,就這樣順手推舟,久而久之,成了屹立不搖的根基。

若以最傳統的角度來看,今日每個信徒都犯了不可逆轉的死罪。信仰應該是柔軟的,隨著時代的轉換,尊重人性與人權的需求。
使徒時代的傳道者,如彼得如保羅,這樣誠實、大公無私、真正了解人性、客觀正確地處理事情,做了今天教會很多人不敢做的事。


再說一次,不要把我們自己不能負的軛,加在這些他人身上。我們,和他們,其實沒有多大的區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halleb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