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最佳電影(截圖)當首圖。
Total: 6
生命中美好的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 (2014) C-
先講,我不喜歡這部片。不知道為什麼紅成這樣?大概跟暮光之城的道理一樣吧。如果雙眼乾澀,不需要眼藥水,請服用這部片。流下眼淚,通體舒暢,電影在講什麼,已經不重要了。
Hazel和Gus討論他們喜歡的小說《An Imperial Affliction》內容。這種把簡訊直接放到畫面上的電影拍攝手法現今越來越常見。畢竟直接拍手機畫面會有不清楚的情形,乾脆後製。但這樣也失去了一點真實感的趣味。
小說家Peter van Houten邀請他們去阿姆斯特丹。
後來發現小說家是個自視甚高的混蛋,邀請信是助理發的。紅髮佳人很眼熟嗎? Lotte Verbeek曾經演出備受好評的獨立製片《只做陌生人Nothing Personal》。
Okay. Okay. 兩人愛的代號。我覺得全片唯一不錯的地方。
兩人的第一次。
讓我以靠北吻戲,結束這個回合。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男女主角接吻的時候,後面就會有觀眾開心地鼓掌。
也許是《鐵達尼號》這幕吧?羅絲安詳沉睡,夢境中回到了鐵達尼號,他走進了大廳,看到站在階梯上的傑克,兩人深情擁吻。那些現實生活中雞歪難搞的貴族們這時都拍起手來,像是衷心祝福他們的愛情。卡麥隆在拍這幕的時候,是一鏡到底的,黑暗的沉船突然大放光明;親吻後攝影機旋轉繞著大廳一圈。震撼又感人,史詩一般的吻戲。
但如果只是在紀念館裡看展覽,兩人看對眼,於是接吻;這樣搞很怪,有種違和感,很讓人出戲。我舉得例子正是《生命中的美好缺憾》,男女主角參觀安妮紀念館,情不自禁的接吻。其他觀光客也情不自禁的拍起手來。在有限的展覽空間內,寥寥幾人歡欣鼓掌,這樣根本收不了尾;男主角也發現了,電影中他尷尬又害羞的向觀眾鞠躬行禮。想稀釋掉太過史詩(epic)的回應。《愛情限時簽》裡男女主角在辦公室的吻戲也有同樣的問題,但後者是通俗愛情片,就算了(?),《生命中的美好缺憾》鎖定文青族群,這樣拍實在太隨便了。
顯示在處理吻戲的時候,多數導演是很偷懶的,既然有成功的先例,能用就用。不太會花巧思/創意去拍吻戲(床戲更不用說了)。但有沒有好的吻戲呢?我最喜歡的例子是2003年的獨立製片《最愛你》。攝影機從頭到尾是固定的,「你為什麼還沒有吻我?」「因為我很害怕.......我吻過很多女生,但你不一樣,所以我不想吻你。」「那,你可以吻我的手掌心。這樣我就不會和別的女生一樣了。」
回到《生命中的美好缺憾》,如果當時觀光客們沒有拍手,只是意有所指地微笑看著他們(或是忽略他們,在他們身邊穿梭,閱讀展覽文字,吻戲的冷處理),這場戲的感覺會不會比較好?
Less is more. 沒事,千萬不要拍手。要拍,也是電影最後一個鏡頭拍。故事講到一半就拍手,只有尷尬而已。
[金馬]暴力小姐Miss Violence (2013) A-/B+
《暴力小姐》跟《青春勿語》敘事很平實,但後座力很強,整體情緒很飽滿。by不熟的臉書朋友汪汪汪
這一波「希臘新浪潮」很對我的味。雖然老梗了一點、巴掌打的輕了一點,但電影節奏、空間的分配的掌握還是很精彩。
第一幕拍得很好(就是電影海報),技術上沒有什麼困難(甚至不算一個長鏡頭,有剪接),但一層樓一層樓的往下拍,11歲少女摔死在地上,家人跑出來,畫面上跑出白色電腦打字般的credit。
但台灣導演就是不會這樣拍。
台灣電影會加上大量的背景音效及特寫慢動作。往下墜的猛烈撞擊聲,尖叫與哭泣,然後下音樂跑opening credit。為什麼喔?
隱藏照相機,慶祝大孫女的生日。配樂是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這家人狀似親暱的跳舞著,心裡早已沒有愛,really the end of love。
二女兒、父親、大孫女。道貌岸然的一家人。小孫女最開心,因為她還不知道真相。
死掉的女孩明明是男主角的大孫女吧,不然大女兒為什麼要去學校?還有鄰居來安慰她?我覺得兩個女兒都不是男主的種,因此__也不可惜。
另外,我覺得小孫子__。穿著牛仔裝一進家門就賭氣快走到沙發前坐下的模樣太引人遐想了。
本片中我最喜歡二女兒,和老媽對峙中。注意到老媽吃的披薩和喝的可樂嗎?食物在他們是由父親嚴格控管的。
這部片非常犬齒之家。題外話,《犬齒之家》中毒太深,我看《控制》愛咪拿牙刷想讓自己受傷時,還驚喜地以為她會血淋淋敲下一顆牙齒。可惜沒有,只有瘀青。太無趣了,美國人真無趣。
大女兒懷孕,和老爸一起去健康檢查。廁所裡遇到帥哥搭訕。
雖然我最喜歡二女兒,但大女兒的演技實在很厲害。壓抑的崩潰、茫然接客、最後痛苦又狂喜的笑著。給大女兒的藥丸也可能是安眠藥、避孕藥、憂鬱症藥物。一說是本片呈現希臘經濟不景氣下的怪現狀,中年人失業,救濟金限制多,只好用別的方式賺錢。
然後呢?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
默默忍受先生暴力,甚至曾經為了家庭下海(而生下兩個女兒)的媽媽,看見小孫女夜間小聲哭泣叫女兒的畫面,站出來說她會解決一切。但最後,卻又像是代替了先生的角色,重新安排、重新掌權。精彩的故事,不落俗套,沒有過多的外景,但把角色張力設定好,就可以很精彩。
[金馬]Shira Geffen《屋換心移Self Made》(2014) B
我很喜歡以色列導演Shira Geffen的《藍色果凍海》(2007)(坎城金攝影機),是一部溫柔回顧童年的好作品。老實說這種一鳴驚人的導演,隔了這麼多年才拍第二部長片,難免讓觀眾有點怕怕的。
Nadine靠工廠的螺絲釘認路回家,她經過檢查站時都在聽饒舌樂。
Michal是個藝術家。一天起床忘記自己是誰。床壞了,她上網訂床,發現少了一顆螺絲。Michal和Nadine的線就是這樣連起來的。
Michal到藝術館,才知道自己是個激進的行動藝術家X女性主義者,已把自己的子宮取出,做成一個手提包。她把自己鎖在藝術館的廁所裡,工作人員破門,把她趕出去(沒發現她的身分)。一走出去就是管制區。因為在四處亂晃,女兵要她進管制區。﹑
Nadine被誣賴偷螺絲釘,被解雇。她愛上了一個炸彈客,希望可以生她的孩子。一天她送哥哥過管制區,哥哥不服管教,被女兵用橡膠子彈制服,她驚慌失措,衝上去想看哥哥的傷勢,年輕的以色列女兵抱住巴勒斯坦籍的女主角說:不要擔心!那是橡膠子彈!子彈外面包一層橡膠,只會痛,不會死人的!以色列政府有申請專利!超級好笑的。
Nadine也進了管制區。上司說,你不知道管制區裡有一個藝術家嗎?快載她回家。女兵竟然把Nadine當成Michal。這兩個演員的角色對調了。觀眾再仔細一看,Michal的丈夫與Nadine的炸彈客情人,是由同一個演員飾演。
因為周年紀念日必須留守營區而哭花了的女兵
一束玫瑰,又把片尾和片頭串了起來。飾演Michal的演員片頭收到一束匿名的玫瑰,結尾扮演炸彈客,收下了炸彈客小孩送她的玫瑰。
電影最後回到了最初的原點,兩人回到自己最初的角色設定;螺旋狀的結構,以及以女性為主的題材,在以色列真的蠻少見的。
「螃蟹的骨頭長在外面,他很難放鬆。他的內在跟外在無法溝通。」Michal請了一個小提琴家,拉小提琴給螃蟹聽。講了這句很有趣的話。絕對是本片金句。
殭屍哪有那麼正Life After Beth (2014) C
這部電影比起《生命中美好的缺憾》,還算有一點趣味。所以給C。
只截了一張片頭男主角買紙巾畫面。有種荒謬的喜感。
一點都不正。殭屍電影就是要靠正妹取勝,但這部片找了死魚眼Aubrey Plaza,注定它悲哀的局面,連截圖都不想截。Aubrey Plaza會拿到這個角色,某種程度也是因為導演及編劇Jeff Baena是她男友。
可憐男人被殭屍公主纏上的故事,太悲慘了,和BG版恐怖情人系列有得拚。劇情很爛,就像所有BG版的恐怖故事一樣。喜歡的亮點,是男主角到餐廳吃東西,發現全鄉鎮的人都開始怪怪的,那個moment。
Dane DeHaan & Matthew Gray Gubler
演員的部分,除了被過度愛慕的Dane DeHaan及Anna Kendrick。演技派John C. Reilly、影集《Curb Your Enthusiasm》的Cheryl Hines、Criminal Minds的帥哥Matthew Gray Gubler都有演出。可以在電影看到Matthew Gray Gubler真是太開心了,那是一個比工具人Dane DeHaan更討人喜歡的角色。
[日舞]瘋狂滑雪板The Crash Reel (2013) B
Look at what your family's been through.This is what you think about. You use your intelligence and your love to make good decisions.
看看你的家人熬過的這段日子。這是你必須思考的。用愛與智慧做出正確的決定。
(直接轉日舞部落格)
凱文‧皮爾斯(Kevin Pearce) 與蕭恩‧懷特( Shaun White)是兩位滑雪界的傳奇人物,透過跟蹤拍攝記錄他們倆之間友誼和比賽對決的競爭。在兩人不斷挑戰危險極端的滑雪運動時,凱文在2009年因滑雪意外差點送命,導致創傷性腦損傷,同時間的蕭恩則更上一層樓,將滑雪競賽推向幾乎無人可及的水準。現在,儘管醫生和家人都生怕凱文的練習危及性命,不忍他再嘗試,但他唯一的心願就是回到滑雪板上。他能如願以償嗎?本片蒐羅了時間橫跨十五年的真實記錄影像,深刻感人。入選2014奧斯卡前十五部最佳記錄片、獲得SWSX、墨爾本、達拉斯影展之觀眾票選獎及最佳記錄片獎。
我很喜歡這部紀錄片。講述花式滑雪的困境:沒有保險給付、選手為了觀眾的期待和死神宣戰。選手對於滑雪的執著,即使已經摔到腦受損,無法恢復了,最想做的事情仍是滑雪。雖然恐怖,但這種對於職業的熱情是讓人敬佩的。但本片最感人的,也許是描述凱文與家人之間細膩的情感。這一家的男生都有識字障礙,父親開玻璃工廠,三個男孩都是滑雪選手。沒讀什麼書,但的話很有智慧。這對偉大的父母令人動容,即使擔心反對,依舊陪著凱文經歷受傷、固執、低潮、倘然面對的歷程。第一次感恩節,全家人圍聚在桌前禱告,苦勸一意孤行的凱文,唐氏症小弟的表達直接,「我不希望你繼續滑雪。你會死去。你受傷的時候,我們都很痛苦。」小弟在父母細心的教育下,表達聰慧宛若正常人。第二次感恩節,凱文坦然面對自己的缺陷。媽媽說了這樣的話,「弟弟,你看凱文願意面對自己不能滑雪的事實,媽媽希望你可以坦然面對你的唐氏症。不要覺得上天對你不公平,也不要感到自卑。」小弟哭了,觀眾也落下眼淚。
導演Lucy Walker找了一個很棒的社會議題,但老實說,真正讓本片如此傑出的,是誠懇又真實Pearce一家人。看著他們在感恩節手握手禱告,心也自然地平靜下來。這才是基督徒該有的樣貌阿!
Gia Coppola《帕羅奧圖年少Palo Alto》(2013) A-/B+
我是說,如果有一天,人們能將遭遇這種事的女孩,看做只是跌了一跤,那麼對受害人的心情和未來是否會有些助益?......跌破了皮,洗洗雙氧水,塗上紅汞,再一塊OK繃,就沒事了。-朱天心《擊壤歌》
沒想到有一天,我可以在Gia Coppola的第一部長片裡,看到朱天心口中的「跌了一跤」。
本來11月最佳影片是要給《暴力小姐》的,但這部片讓人驚艷。以長片處女作來說,Gia的表現出乎意料的好:奶昔被男孩亂扔,潑灑在地上如一幅畫。承襲阿姨Sofia Coppola的詩意。電影中的女孩都拍拍屁股站起來了,傷害她們的男性卻進駛向了黑暗的死亡隧道。這根本是女性主義阿!Hello,巴黎濕?
Gia Coppola,從她的姓,就知道她來自大名鼎鼎的柯波拉家族。爺爺是《教父》導演Francis Ford Coppola,阿姨是《愛情不用翻譯》的Sofia Coppola。不到30歲的Gia不是特別厲害,很多時候,把基本功弄好,一部電影就不會太差。這是很多台灣新銳導演不懂的事。不信的話,可以比較題材類似的《寒蟬》和這部《帕羅奧圖年少》。
Franco製作公司塗鴉兔子標誌
改編自(我超討厭的)James Franco短篇小說,《帕羅奧圖年少Palo Alto》(2013)和國片《寒蟬Sex Appeal》(2014)擁有幾乎一樣的設定:男老師,女學生,女學生的曖昧男同學,卻講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故事。老實講,在電影裡將性侵定位於追查真相,通常都很難收尾。
女孩April(Emma Roberts飾)抽菸。少女情懷總是詩。她覺得足球教練喜歡自己,又對一起長大的同學Teddy有若有似無的好感。
超美街景攝影by本片攝影師Autumn Durald
Teddy的牛仔外套超好看!這部片太扯了,完全走血拚慾望清單路線。
青少年閒閒無事到朋友家開趴呼麻。
酒駕,需勞動服務。截這張是因為妹妹超萌的,很可愛。
Teddy的房間走文青風,Gia有設計過。
Emily的房間根本是Sophia Coppola的風格嘛。
Teddy到社區圖書館進行勞動服務。這件牛仔襯衫未免太好看!!
圖書館讓騷動熱血的心平靜了下來。
鞋子應該是VANS。
Teddy變了,不再焦慮於和April之間若及似無的情愫。和好友Fred也產生了距離。Fred特別跑來圖書館找他,之後兩人在圖書館旁的公園吃三明治。這根本就是村上春樹小說裡的情節阿!
Gina小心翼翼地處理女主角失去童貞的這個鏡頭。April川著和星期無關的內褲,躺著,眼神呆滯往遠處看,陰影慢慢遮蔽April的臉龐,直到蒙上一層灰。這段拍得極好,剪接也很棒。
樹在故事中有著象徵意味:終將逝去的青春。電影一開始,April、Teddy和Fred從轟趴中跑出來,在一棵樹上,刻上他們的名字。隨著劇情的發展,三人的關係開始複雜化,男孩們一天竟借著大麻的威力,拿著電鋸把樹砍了。
Sophia Coppola風格again。April房間。玫瑰花很美@@ April的家人根本就是不管她的,她非常的寂寞,母親一直掛在電話上,常常跑來說超愛她。繼父幫她把歷史報告重寫一遍。April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放音樂,在床上跳舞,擺首弄姿,口中呢喃著不清楚的話語。我非常喜歡這一段,Gia把青春期少女綻放於自己小世界的模樣揣摩的淋漓盡致。
Margaret Qualley飾演的Raquel,在片中竟然是壞壞體育老師的另一個「保姆」。April知道她也是保姆之後氣死了,才願意面對老師覬覦/利用她肉體的現實。她很快就走了出來,Teddy說我愛你,這句話老師也講過,但April知道這次不一樣。在Fred駛向死亡公路時,April把菸盒裡的最後那支菸拿了出來,Teddy說,剩下最後一支的時候,記得把菸反放。抽的時候可以許一個願。她抽完,Teddy傳來一封簡訊。Teddy走在回家的路上,天色很暗,夜燈閃爍,看了一眼手機螢幕,他笑得很開心。
Fred是電影中最複雜的一個角色,Nat Wolff把這個痞痞的混混詮釋得非常亮眼,是本片最大驚喜(Franco洗洗睡)。他想當老大,他很孤單,他需要Teddy又覺得Teddy對April的執著很討厭。他其實也需要永遠不拒絕自己的Emily。但因為想當老大,他把Emily當成洩慾品。還找朋友一起洩慾。他其實很愧疚,但完全不會表達。Emily用酒瓶重重地敲了他的頭,他顏面盡失,硬拉Teddy跟他去買大麻。「幫別人口交有很糟嗎?看到A片女星在片場控制一堆陽具,不覺得很好嗎?幹女人有很爽嗎?進去的時候不是在女人的地盤嗎?不是她在控制你嗎?」Fred想起了美術老師跟他講個故事,「我不是Bob!」Fred逆向行駛上高速公路。
最後,我喜歡Fred在轟趴彈鋼琴唱歌的樣子。
補充:
筆者驚覺,《帕羅奧圖年少Palo Alto》電影的調性和村上春樹的小說十分相似。數字、日期、品牌都是村上小說重要的元素。以《聽風的歌》來說,Fred是「老鼠」,Teddy是「僕」。片頭有一段很長的,兩人喝醉在停車場上聊死亡之事的畫面,到了一半Fred猛踩油門把車撞爛。這和「老鼠」與「僕」的結識經驗非常雷同。April在人際關係上疏離,以星期別挑內褲穿;而村上春樹《1973年的彈珠玩具》裡的雙胞胎姊妹,也是以不同編碼的衣服讓男主角辨別。
Teddy不會煮飯,但他精挑細選每日穿搭,讓我想起村上不厭其煩講述男主角衣著品牌的風格。Teddy喜歡抽菸,喜歡許願的小把戲,有點小叛逆(Teddy酒駕,警察要他從Z開始倒數到A,「我為什麼要數!」,超村上的阿!),在圖書館靜靜翻閱書籍。這是村上春樹典型男主角「前青春」的形貌。然而最重要的,也許是「老鼠」這個村上小說重要的「男性友人」角色。很長一段時間,陰魂不散的在村上的作品中留下深深的印記。Fred也是這樣的角色,瘋狂、厭世、討厭女性及孤獨。他有點壞,但本性很孤單。Teddy(「僕」)可以獲得救贖,但Fred(「老鼠」)會消融在時光的流沙之中。後者讓我們永生難忘。
我覺得之後村上如果想把小說改編成電影,絕對可以找這位Gia Coppola小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