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安德烈巴贊所言,電影依循著我們的視線替代了與我們慾望相連的世界。
"film," bazain said, "substitutes a world that conforms to our desires."

前陣子和朋友聊到,因為要寫觀影心得,所以選片變得保守。保守的意思是「不想踩雷」;線上平台讓人迅速跌入經典老片溫柔鄉:不會出錯,可洗滌身心又具觀賞價值。時間比金錢更珍貴,觀影機率也要追求CP值。雙月最愛是高達的《輕蔑Le mépris》以及John Hughes的《蹺課天才Ferris Bueller's Day Off》。

Total: 9

 

 

John Hughes《少女十五十六時Sixteen Candles》(1984)

#Netflix

When you're given things kind of easily, you don't always appreciate them.
With you, I'm not worried.

YA經典,John Hughes替Molly Ringwald量身打造的電影,不愧是80年代的IT GIRL。本來以為劇情走向會讓女主角跟Anthony Michael Hall飾演的低年級生在一起(ok in their real life),結果是一個青春少女總是詩的美好結局。YA電影裡有小狗水汪汪眼睛男孩,更有在被全家族所遺棄後力挽狂瀾的好爸爸;引文中父女對話,立下與前世情人交心之典範。十六歲的意義逐漸淡化,而片頭郊區莘莘學子等待校車,牛仔外套別滿徽章,看著鏡子抹上MAC口紅,惡整同學置物櫃等景狀,都是美國夢驚醒後淚濕的懷舊愁緒。

 

[特展]Agnès Varda《撿風景:兩年後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deux ans après》(2002)

來台中中山73影視藝文空間(理想中的舒適小廳)看安妮華達。因為是接續前部作品的紀錄片,實在很難不睡著XD 撿食者的生存方式讓人敬佩:義務當外來移民的法語老師,還有體力去跑馬拉松。即使因Varda的電影爆紅,也絲毫不改變立場。有吸毒者移轉到修道院式的收容所,也有人教了男友,用豁達的態度看待自己在電影裡酒癮發作的百態。Varda從她因紀錄片獲得的回響信件出發,沒有遺漏追蹤任何一個她拍過的人物。那不僅僅是電影,甚至可以說是一種人道關懷,也是Varda記錄片的核心價值。

 

Sean S. Cunningham《十三號星期五Friday the 13th》(1980)

#Netflix

22歲的Kevin Bacon。傑森!原來你在這裡。經典濫觴的起源,再怎麼荒謬都是可被允許的。

「以前的年輕人不管如何都懂得操作發電機,還會測量油箱有沒有油!理工男的驕傲!」

「有人疑似溺水就迅速拿救生圈、小船,然後優美的跳水救人,團隊合作無懈可擊。事件處理的默契超越的SOP。」

氣氛營造合宜,青少年就是有完美的胴體供人檢閱垂涎。以前恐怖的特效成為獵奇,大魔王是母侵。森林追捕、自鎖在倉庫內兇手在外破壞門之橋段,日後都被教材化,無限複製貼上。最喜歡湖面上的現世安穩,Alice純真無瑕的恐懼對照內心千瘡百孔,那段影史夢囈/意識流的經典呈現。

 

John Hughes《蹺課天才Ferris Bueller's Day Off》(1986)

#Netflix

本來對這部片沒有太多期待。沒想到大為驚豔!美術館取景太完美,《蹺課天才Ferris Bueller's Day Off》的許多場景是經典模板,喧賓奪主亂入遊行的歌舞場景《戀夏五百》致敬過,片名及內容周星馳也做過亞洲版詮釋。沒想到這樣的YA片會用大篇幅描寫親子衝突的內省成分:Cameron毀掉父親的愛車,也擊垮內心那道高牆。片頭學校教師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剪輯學生們生無可戀的僵直神情,這樣了無生趣的學習還不如翹課!表面上John Hughes是YA片票房保證,骨子裡其實是最關心美國青少年身心靈均衡發展的人道主義者。

 

[清檔案][坎城]Alice Rohrwacher《蜂蜜之夏Le meraviglie》(2014)

放了一百年的蜂蜜之夏,導演Alice有一個超厲害的演員姊姊Alba Rohrwacher,本片以黑馬之姿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去年《幸福的拉札洛Happy as Lazzaro》獲坎城影展最佳劇本,儼然可用作者論自成一家。

若是大學時期看到可能會非常喜歡,電影觀賞也有賞味期。很喜歡父女之間矛盾的情感,尤其是駱駝買回家的那段,女兒泫然欲泣的呼喊,父親默不作聲。最後全家人擠在草地上賴床的畫面很美。Alice Rohrwacher,是一個可以持續追隨的導演。

 

愛情多角錯Can't Hardly Wait (1998)

#Netflix

Jennifer Love Hewitt超級美...本片唯一看點。這部片去年剛滿發行20年,比起其他更經典的YA片,《愛情多角錯》評價普通,最多只是小品,可卻是當年美國高中生的重看經典!單戀校花的勇氣與執念,邊緣人變成派對紅人,直線的劇情卻隱藏了對兒時手帕交情誼的思念,以及對未來不可知的恐懼與期待。你不可能永遠擁有一個人,不論情人或朋友,在你的人生皆是駐足停留的過客。「他們每天給彼此寫信,他們仍再一起!」Happily ever after is an illusion.

延伸閱讀:20周年廣播特集(好好聽!)

 

羅泓軫Hong-jin Na《黃海追緝The Yellow Sea》(2010)

#friDay

神片《哭聲The Wailing》的韓國狂導羅泓軫舊作《黃海追緝The Yellow Sea》,講述導演最愛的種族扞格議題:身處北韓、中國、俄國三角勢力範圍的延邊朝鮮族,被母國唾棄,被支那鄙夷。羅泓軫把延邊朝鮮族的命運與他們最愛的狗肉做連結(事實上他們真吃狗肉):「瘋狗病又開始蔓延。」相思病首先蔓延,後悔總在賭注梭哈後。即便如此男主角金久南還是戒不掉賭癮,在輸光了鈔票後,頹喪回家喝酒想妻子。為了尋人將自己捲入幫派間的愛恨情仇。河正宇飾演的金久南貫徹了韓國電影男主角跑得比車快、中槍也不會死的神扯英雄形象;在最悖德的愛情面前還有慈悲,最後瀟灑轉身離開。在碼頭拿斧頭擋人的畫面有《原罪犯》既視感:拙劣不堪的那種;票房保證金允錫大叔拿狗骨開幹反而更有味道,喜歡他詮釋的延邊黑幫頭子。《黃海追緝The Yellow Sea》不是難看的片,但離羅泓軫真正想說的複雜敘事核心還很遙遠。追導演最有趣的事情,就是看著作者一步一步走入自己的敘事巢穴,打造最符合己身的電影黑洞。

 

Jean-Luc Godard《輕蔑Le mépris》(1963)

#friDay

沒有邏輯的反面便是有邏輯的。

這部不愧是神片,avant garde(前衛)的終極展現。2016坎城影展海報主視覺即以那座豪宅堡壘為主,高達超前時代50年。本片內容是新浪潮導演最喜歡的題材:「拍電影」。作家轉導演,卡在製片老友與美國投(暴)資(發)家(戶)之間,美國人不喜歡老友的版本,嚷嚷要男主角改編,其實只是垂涎男主角老婆(女神至尊,Brigitte Bardot)的美色。男主角為了自己的事業半推半就,都故意讓嬌妻陪美國人了還鬧彆扭、吃悶醋。真是個討厭的傢伙!Brigitte Bardot發現老公一直不保護自己,非常不開心。兩人從片頭袒裎相見一句句細數身體部位,濃情蜜語;到在屋內來回穿梭吵架(超級有設計感每一幕都好想截圖的室內設計!還要刻意翻希臘(情色?)精裝版雜誌書),女人的恨交雜男人的鴕鳥心態,非常精彩。與美國人在豪宅單獨相處的那幾個小時,到底在幹嘛呢?高達用意識流來拍,記憶閃躲零碎,謊言在眨巴眨巴的眼瞼之間,來回反覆,我已很久不見那樣的拍法。片中電影是希臘神話奧德賽母題的多重變格,製片老友的版本裡(電影裡他們看小場試映的片段),堅毅石像懸掛空中,藍色的雙眼彷彿中空可透視藍天白雲,讓人懷念起真正希臘的安哲羅普洛斯。男主角將自己與嬌妻的抗衡投射至Ulysses的遲歸、Penelope的漫長等待:一是不夠愛,不想面對;二是不想輸的執念。「為何你不再愛我?為何你輕視我?」答案你我心知肚明。

 

奉俊昊《玉子Okja》(2017)

#Netflix

翻譯是神諭,誤讀是謬誤,巴別塔後之怪異狀,語言牆是你我有別,無法貼近彼此心思意念。

《玉子》從各個層面切入,都是一部徹底失敗的作品:訣美的幻想,空有華麗本質的排場;最荒謬的當屬導演自己(彷彿搔頭苦笑般)破題的主因:翻譯是神諭。再好的演員也無法翻過語言文化的牆。所謂的精湛演技淪為猴戲。慘不忍睹。

是也沒有多可惜。失足後方知自己來期自,才有回歸母地的《寄生上流》。這一連串的足跡彷彿一則聖經預言:流離失所後,還是回到最初的地方。一如所有荒誕不經的冒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halleb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