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十一月觀影清單

十月十一月大部分靠Netflix餵養。雙月印象最深刻的是《Beckham TV Mini Series》,私心最愛《邂逅在六號車廂Hytti nro 6》。

Total: 5+1

 

 

[Netflix]Fisher Stevens《Beckham TV Mini Series》(2023)
經典賽事重播,搭配球員臉部表情CLOSE-UP;經典的那一球與兒時練球影像重疊,運鏡側拍父親笑望球場的背影,今昔交錯對比,堪稱完美。
有好的故事,也要搭配流暢的敘事邏輯,及挑選夠juicy的影像紀錄資料。Netflix很久沒有好料了,Beckham超級好看,看完馬上去爬Fisher Stevens的credit。

英式鄉愁是:那樣對足球舉國瘋狂的樣貌。空城,啤酒,電視機被搬光(為了看球賽)。勞工階級住家,千篇一律都是那樣破爛到不行的院子(忍不住轉頭跟家人說,跟以前住的一模一樣阿!)。還有總是嘴賤,punchline卻又令人佩服的八卦頭版。90年代真的太瘋。鄉愁只能用來懷念,對Beckham來說如是,對平民小眾亦然。

 

[Netflix]James Ivory《告別有情天The Remains of the Day》(1993)

正統James Ivory台譯版 "天"系列三部曲(《窗外有藍天》、《此情可問天》、《告別有情天》)終結(影展咖會自動加上Maurice)!三部曲還最喜歡A Room with a View。

改編自石黑一雄小說《長日將盡》(還是比較喜歡"天"系列的電影片名翻譯,俗夠有力),本片靠安東尼·霍普金斯的演技,以及James Ivory拿捏恰到好處的情感鋪陳,獲得影史地位:英國霸權與其管家文化式微,唇齒相依:從管家角度窺探納粹的無孔不入;即使知道錯誤,仍有所保留,捍衛前主,是管家的英式浪漫。沒有特別喜歡感情戲,但兩位戲精你來我往,直通男女之間最幽微處,確實精彩。豐沛的情緒在離別那場雨徹底釋放,一握即是永別,再見,不負遇見。

 

Marina Zenovich《Roman Polanski Wanted and Desired》(2008)

清檔案。對於羅曼波蘭斯基,世人總有自己的見地。波蘭斯基作品的逢魔風格、納粹倖存者的波蘭背景、彷彿逃不出陰影鬼魅(神諭)般的喪妻慘劇,普羅大眾及(無良)媒體將這一切兜在一塊兒:這人活出悲劇,拍出癲狂,神祕主義與此密不可分。當然,以當今#MeToo大義滅親的準則,導演(生理女性)的切入點完全會被掛上絞刑台(用「那個誰,還有那個誰不也玩更兇?」去辯解,真的邏輯死亡);波蘭斯基喜歡年輕女性也是不爭的事實(後來的女友、現任的妻)。但在法庭攻防戰上,對波蘭斯基的判決、裁定,都超乎當時法律標準的比例原則,簡直是霸凌;法界踩著話題性十足的波蘭斯基,只為了進行個人權力遊戲。而這是被當時的檢察官以及律師們所證實的。波蘭斯基的出走,在這樣的脈絡下完全合情理,任何人都會受不了想逃吧。只是在女權、平權當道的今世,每當大型厭女事件發生,波蘭斯基就會被拿出來鞭屍一次;大家著重於他當時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行為,總忽略了特定時空背景下法律的來龍去脈、以及貪婪的大法官。正因如此,這部紀錄片提供了相對公允的觀點。

 

Richard Linklater《都市浪人Slacker》(1990)

竟然是年輕的Athina Rachel Tsangari(藍西莫重要合作影人)!日後也出現在Linklater的《愛在午夜希臘時》。

清檔案。Linklater處女作,確立其電影話癆本色,前無古人,自成一格之謂auteur。

從片頭車禍開始,不斷轉換人物視角的「偽」一鏡到底,影片內容僅是日常對話:話題包羅萬象,音樂、政治、將瓶裝飲料拿給流浪漢是否道德?印象最深刻的是屋主與闖空門持槍者對峙,聊到彼此搭肩離開。沒什麼重點,卻又順順看完的《都市浪人Slacker》,是Linklater創作的根基。日後的"愛在"系列,就是本片聊天不間斷的延伸。電影在導演的自拍結尾妖精(?結束。愛Richard Linklater者可看,一般人可略過。

 

[Netflix]Juho Kuosmanen《邂逅在六號車廂Hytti nro 6》(2021)

感謝電影同好大力推薦,《邂逅在六號車廂Hytti nro 6》是我的雙月最愛電影。

符合的公路(其實是鐵路)電影所有美好的元素:不打不相識的鄰座旅人、路途遙遠需中途停靠小憩、一陳不變的窗外風景。Laura本想與教授女友一同前往北極圈探訪古老岩刻,但女友一直推託婉拒。兩人的關係與其說是伴侶,不如說Laura是只能依附女友的某種戰利品;這樣的暗示在女友舉辦的派對,參與者私語流傳之間不能得出。Laura鬱鬱寡歡,自行前往,旅途中幾次打電話給女友,話筒那端彷彿早已忘了自己的存在。在火車上遇見了與其背景相差甚遠的Lyokha(Yura Borisov真的好帥!),一開始蕾絲邊直覺,反感Lyokha過於直男的行徑。但直男的溫柔,恐怕就是在停靠站時,開車帶她去喝私酒,陪她聊她的夢想。最後也是Lyokha的堅持,讓Laura終於看到了岩刻。

「就這樣?」「就這樣。」最後雪地慢步彷彿什麼淒美的愛情電影(鐵達尼號之類的)。Lyokha返回礦場工作崗位,交給Laura一張紙。上面寫著Laura教他講的關於我愛你的芬蘭話(當時因為不爽,所以教他講髒話),還畫了她的頭像。飾演Laura的Seidi Haarla即使滿頭亂髮、狼狽不堪,但還是好有影像魅力。冰天雪地裡行駛的火車,冷冽疏離卻浪漫非常;說這是一個把女同扳直的故事就太膚淺了,愛的火光總不設限,在那一瞬間,總有一個比你更固執的人,願意頂著翻船的危機,陪你看崩世光景。

延伸閱讀:金馬影展介紹

 

【重看分隔線】

十十一月觀影清單

[Netflix]Noah Baumbach《尖叫與踢Kicking and Screaming》(1995)

第四刷❤

官方翻譯《瘋狂二十年華》,我還是要說《尖叫與踢》,我此生的電影前十大,地位難以撼動。

連光碟都收藏了,看到Netflix上有,竟然還是忍不住看了第四次。第四次已經是可以一邊聽台詞一邊做其他事的程度。還是很喜歡交叉對話、以及小情侶曖昧時超認真用文字較勁的氛圍(現在電影裡幾乎絕跡):Olivia d'Abo拿下牙套思考、微笑的時候連眼睛都在發光,實在是影史經典啊!

收下那些吉光片羽,看了四次,應該夠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halleb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