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看了大量的金馬影展電影。
筆者從2006年開始看金馬影展,十年也該有了。台北不像巴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影痴俱樂部。台北亟需影展餵養苦悶文藝青年飢渴的靈魂。也因此才有所謂、「影展大拜拜」這種事。剛開始跑金馬影展的時候的是最美好的,那是大學時期,好不容易拿到金馬手冊,單憑上面的介紹就下賭注(那時甚至沒有選片指南)。學生嘛,錢少,一次只能看個幾部。每一部都看得津津有味。後來有了套票,和朋友湊著一起買一套,排套票順便和無名網友女神殿相見面。拿海報、拿小禮物。接下來出社會了,上班時間跟不上影展的展期,只能眼巴巴的送走一屆影展,或是只能挑假日這種人潮擁擠的時段過過癮。失去了大學時期時間大把大把不要錢的瀟灑情懷。
跑金馬影展一開始是個秘密組織般的活動,多麼不希望太多人知道。但年復一年,金馬影展越來越繁盛,「神秘組織」的成員也越來越多。那種私密情感漸漸消失了。金馬對我的吸引力以不及其他小影展(如奇幻影展、或光點的冷門電影單元)。今年是我跑影展這麼多年,最肆無忌憚劃位的一次,卻也是我看得最失望的一次。那種過往,不小心發現,大家曾經在同一個電影院看過哪一部全台首映後來壓根沒上映的金馬片、被同一幕給感動過的集體記憶,以後可能不會再有了。
不管哪次影展,我總是會浪費地錯過一兩部,遲到或是臨時不想看。票根靜靜躺在那裏,剩下它沒有被撕去收執聯。有的電影是將來會上映的,就算了;有的僅此一場,再也沒有放映過(也下載不到)。今趟錯失了,只能遺憾。時間一久,反倒覺得,這樣的遺憾其實不錯。像是這次金馬獨漏皮亞拉的《惡魔天空下》那樣。也許,是潛意識裡害怕更多的失望吧。
Total:9
[TIFF]東京未婚妻Tokyo Fiancée (2014) B+
一開始看完覺得虎頭蛇尾,收得不太好。但後來覺得相當符合現實人生,喜歡它的不完美與餘韻。是2015年我的十大佳片之一。
首先是片商美昇真的很會做宣傳,扇子非常可愛!#顯示沒拿到有恨
連觀影副作用當先幫觀眾想好。(看完真的很想喝比利時啤酒...)
完全不熟的導演。
因為在日本拍攝,有許多美好日本小景,如上圖可愛的細菌人。
這個去大阪的時候有看到!!因為先看了電影才去日本,還很興奮地要老公拍下來。
:::連廢紙箱都美:::
:::連寶特瓶裝水都美:::
電影開始前幾分鐘就截圖到手軟的概念,讓人懷疑完全是替截圖族量身打造的小確幸電影。
艾蜜莉,比利時人。熱愛日本文化。希望成為作家。她隻身來到日本,想學習這個國家的一切。但顯然觀眾都對她的穿搭更有興趣。
第一次和男主角凜吏交換語言。教學如何發出標準的喉音(?)
凜吏約艾蜜莉參加朋友的聚會。艾蜜莉用心打扮,紅色套頭毛衣加上格子西裝外套,外加壽司耳環。
艾蜜莉是條紋搭配達人!片中重複出現的藍條紋及紅條紋T恤非常生火。
:::艾蜜莉的小收藏:::
每次出門樓下小孩都在玩不同的玩具。喜歡這個小巧思。
到凜吏家玩。凜吏家有許多新奇的電器,以及瘦臉美容小物。
凜吏愛看日本黑道電影(你伍軒宏系?)。邀請艾蜜莉一起看北野武的《四海兄弟》。
有割小指畫面,艾蜜莉用枕頭遮住臉不敢看。「凜吏,你帶我去你喜歡的日本景點好不好?」
凜吏喜歡的橋樑設計。
凜吏喜歡的美術館
「展覽作品在哪裡?」好喜歡這個作品喔!
喜歡艾蜜莉的帽子(這部片是怎樣!!一直在看穿搭)
凜吏喜歡這個男的每次都趁電車經過時練習唱歌,特別帶艾蜜莉來「觀賞」。
第一次和凜吏做愛。雙手因為被熱熱的起士燙傷,無法做任何動作。
隔天早上。送凜吏出門上班。
然後在桌子上開心跳舞。
美昇小編馬上眼尖把這一幕和《愛情不用翻譯》的小婊連結在一起。歡樂的當下暗示著未來些許不安:這裡畢竟是日本哪!
喝可樂的凜吏,喝茶的艾蜜莉。
「我怕他把我當法國,我把他當日本。」
交往之後,艾蜜莉獨自一人去爬了富士山。她充滿困惑。她愛凜吏,但這個男人所代表的社會及其文化背景,都讓她不能理解。
寫作也停滯了。
純粹因為畫面美好截的圖
凜吏喜歡艾蜜莉這個鏡頭,說他如果當導演要拍起來。
艾蜜莉在房間裡睡著了,醒來時凜吏不在身邊,她走到書房,隨意翻閱一本書。胡思亂想。
凜吏家族有黑社會背景,她擔心凜吏也會像電影一樣被斷手指。
兩人去小旅行
溫泉想再泡久一點。結果旁邊有掃落葉的阿北來干擾。
懷石料理有艾蜜莉不喜歡的活章魚。她吐了出來。服務生和凜吏都在笑,只有她在哭泣。這一幕太震撼了。
想摘樹上的柿子被凜吏阻止,艾蜜莉不開心。沒想到晚上吃飯的時候凜吏拿出了和農家買回的柿子。
凜吏雖然很貼心,但艾蜜莉不知道她到底在想什麼。認識越多,越覺得日本令她困惑。凜吏對她越來越熱心,凜吏的家人也對她釋出善意,但她還是覺得哪裡不對勁。
直到311福島核災。
凜吏避不見面,趕她走:「這是我們日本人自己的事情。」艾蜜莉和朋友討論之後,決定回家。
一開始的哈日之旅,因為對日本風情的喜好而充滿激情與熱情;但是和日本男生交往之後、在日本待得越久之後,為什麼越來越寂寞了呢?
「一個人愛的東西最終只會成為故事。」電影的原著小說作者如此說。本片是充滿憂傷基調的愛情小品,儘管結局如此憂傷,卻也讓觀眾靠現實生活更近了一些。過了一陣子之後就平靜地接受(有人逼你嗎?!)喜歡這部電影了。
PS:艾蜜莉的迷人可愛當然加很多分!
延伸閱讀:北野武與三島由紀夫
[TGHFF]小鎮自殺疑雲Bridgend (2015) F
2015 翠貝卡影展最佳女演員、攝影、剪輯 / 2015 蒙特婁奇幻影展影評人協會獎 / 2015 鹿特丹影展
我的第一部金馬片。超級難看。當初選片的時候把《小鎮自殺疑雲》、《共犯效應》及《邪惡的養成》當成「必看黑暗三部曲」,因此害到不少朋友(遮臉)。可能我這次選片運很差吧...
英國威爾斯真實事件改編。導演Jeppe Rønde(上圖)花了近六年探討遺世獨立小鎮裡青少年自殺之情事。顯然相當失敗。
首先,這些年輕人就是一些屁孩,可能真的很苦悶,所以會一起到山上裸泳(如本片電影海報)。女主角Sarah隨警長父親回到小鎮辦案,自己當初也是小鎮一員,青少年們或多或少都記得Sarah。
女主角Sarah由《戀夏小情歌》的Hannah Murray飾演。很明顯的,因為洋裝很美才選這張圖(完全不想找這部片的截圖)。
我不是很懂Sarah一下對青少年頭頭感興趣,一下愛上牧師兒子Jamie是怎樣。電影一開始,Sarah偷跑到頭頭家(結果還被他媽媽和弟弟看到),本來以為頭頭會對她毛手毛腳,結果頭頭想掐死她(婊子的小劇場幻滅)。隔天頭頭就自殺身亡了。狐群狗黨們又開始憂鬱。Sarah也開始憂鬱,同時發現老爸和鎮上的女人亂搞。後來和Jamie騎機車出去玩有比較開心,感覺像是一對了。但一幫青少年感覺都物化(?)團體裡的女性,不容許小情侶出現。還逼迫Sarah要和大家一起多P。Sarah開始跟Jamie討論一起私奔,馬上被青少年裡的糾察隊發現,毆打他不准他跟Sarah走(這是在演哪齣)。Jamie因此無情拒絕Sarah,Sarah難過的自殺(這一段Hannah Murray演技非常尷尬...)自殺未果,唱詩班出身卻從不再日常演唱的Jamie在醫院唱歌給她聽。兩人攜手離開醫院。電影最後的片段是那條走入森林的廢棄鐵道,以及在大火中青少年們裸泳的身影。
受女神殿影響也會注意一下腳和鞋子
這部片完全沒有邏輯可言,是一盤亂掉的陰鬱拼盤。顯然青少年的自殺以及彼此霸凌一點道理也沒有。一開始還以為會有些什麼,但看到最後知道那都是虛幌招式而已。演員痛苦的情緒也因此尷尬地不合時宜。如開頭所言:就是一群屁孩嘛。生命對封閉鄉下小鎮的孩子們來說,是如此令人窒息;既然逃不出去,那就喪失廉價的一點性命吧。但因為實在沒有結論,只好弄成開放式結局;無法收尾的東西最令人難以忍受了,浪費時間。本屆影展最難看的電影,沒有之一;部落格第一次F(failure)就獻給這部了。
延伸閱讀:Cinema Buff / 迷電影簡介
2015 柏林影展水晶熊獎 / 2015 洛杉磯影展最佳影片
片頭是一場婚禮。瑞典電影的婚禮充滿古怪氣味,喧鬧中帶有冷冷的不安。女主角在這場婚禮上喝醉了,並哭訴被男主角性侵。因為男主角給大家的印象極佳,家人又是鎮上有頭有臉的人物(片頭的婚禮即是男主角大哥(?)的婚禮。),即預告單親家庭女主角控訴路之坎坷。
男主角大哥在婚禮上特別感謝了一位高大俊俏的男子,是女主角母親的男友。媽媽男友的腳色在電影中頗耐人尋味:他要相信情人的女兒,還是站在好友(及工作上的資助者)家族這邊?
性侵案開庭後。男主角與母親在餐廳吃簡餐。
女主角及母親、妹妹。
到了最後,筆者對這部電影的興趣已經轉移到性侵他人的男主角身上了。因為父母於鎮上作威作福(女主角的母親曾嗆男主角的父親:「你做的噁心事也不少,不要只顧著批評我的人生」),男主角被迫擁有許多友情。以男主角害羞木訥的外表,若非他的家庭,他很有可能是被霸凌的對象。我覺得男主角或多或少知道這點,在和善面對周遭(喜歡他的)女孩子的同時,他用性侵來撕破自己和家庭的假面具;某種程度來說,那是一種自我懲罰與凌遲。電影中最讓人感傷的,是他藉著酒力和母親坦承他真的有性侵女主角,母親在驚訝中依然堅持男主角沒有犯下錯誤,堅持保留內心中完美兒子的形象。沮喪的男主角在第二天又性侵了一個同學,於此同時,女主角偷走媽媽男友的獵槍,跑進森林想自我了斷。霸凌者與被霸凌者的痛苦是如此不同,卻又如此相像。far away, so close.
2015 坎城影展 / 2015 卡羅維瓦利影展 / 2015 愛丁堡電影節 / 2016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英文有一個字就做overrated,過譽,用來評論《Amy》這部紀錄片再適合不過了;《Amy》不難看,但充其量就是平庸而已。電影一開始非常平淡,後半小時後勁強烈,但整部電影的評價不如我的預期。獲獎無數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和它所描述的人物有關:人們對於逝去不久的明星總是充滿愧疚感。相較於入圍最佳紀錄片的其他競爭對手,《Amy》的獲獎顯示影藝學院禁不起考驗的鴕鳥心態。
@抽大麻最帥。事業剛起步時Amy和朋友同住,常常混在一起玩樂。
The Kills!!!
Amy發行第一張專輯,搬到Camden Town後,在人蛇雜處又人才濟濟的Trash Club遇見了生命中的最愛及剋星-Blake Fielder-Civil。Blake是Amy曲風轉變及吸毒的起點。我們不免矛盾地想:若不是遇到了Blake,Amy的下場也不會如此悲慘;但如果沒有遇到Blake,Amy會寫出那些令人著魔的樂曲嗎?
Amy不敢置信自己得到葛萊美獎的樣子,我一直都記得(連得獎感言都很熟)。那是她難得恢復水準的演出阿。
Amy的故事本身就充滿戲劇張力,也許就是如此,紀錄片無法超越真實人生的悲劇性。個人品味而言,這部片不是我喜歡的紀錄片。
[TIFF][[TGHFF]張作驥《醉.生夢死Thanatos, Drunk》(2015) A-
2015 柏林影展勝利柱獎 / 2015台北電影節 百萬首獎 / 2015金馬獎 最佳女配角、最佳剪輯
「又是一個平静的下雨天,我又想起了我思念的人,真希望他們都能像螞蟻一樣,一直圍在我的身邊,不會離開我。」
一對兄弟,一個酒醉成癮的母親。哥哥上禾去美國了,弟弟老鼠在家照顧母親,在景美市場幫忙賣菜。喜歡上一個不會講話的援交妹。弟弟的哥們和碩與表姊在一起。他們住在潮濕的寶藏巖區、潮濕的景美地區。
老鼠不斷買奇怪的東西回家:沒人要的吳郭魚,大家不要的豬頭。他玩火、把玩螞蟻,看老鼠屍體被蟻獸搬走。母親愛形而上遠方的哥哥甚於不成材其實並不差的自己。他欣賞和碩,和碩是他形而上的哥哥,直到真正的哥哥因感情失意回台,愛上和碩。真實與形而上哥哥相愛的事實,讓老鼠有比表姊更強的剝奪感。
張作驥在本片展現自己成熟的敘述隱喻,片頭老鼠走向螢幕後畫面暗去;片尾老鼠拍攝螞蟻與蛆跳舞,畫面另一頭和碩和上禾激烈做愛;老鼠將刀捅向黑道老大之後,意識到失蹤的母親其實是死了,一拐一拐走向母親的儲藏間,看到母親的屍體發黑,生出群群的蛆。也許片頭那些老鼠和母親跳舞以及拌嘴的片段,都只是母親的鬼魂阿!那個隱瞞不明說的刺點,觀眾可能早已猜到;但在張作驥的蒙太奇敘事裡,卻令人非常驚喜。如果沒有這些隱藏與張揚,我想我不會那麼喜歡這部電影。
雪鳳姊飾演母親情感豐沛,演出時好似將自己畢生的絕活一次發洩完一般;片尾老鼠與母親在景美河堤慢舞晃動,我們對母親的愛與恨流成一條河,而愛是藍色的。
我喜歡張作驥的鏡頭。第一部張作驥的電影是1999年的《黑暗之光》。之後通通沒看,那種通俗《爸…你好嗎?》不是他的風格作品(不屑看)。這部很顯然是張作驥風格集大成,充滿景美夜市、寶藏巖等台北場景,全都帶著張作驥印記。如果要把籌碼放到桌上去賭一把的話,這次金馬獎我會全數梭哈《醉.生夢死》,是這樣的喜愛。
[TGHFF]《慢性病Chronic》(2015) C-
2015 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
到底還可不可以相信《手冊》的推薦?-肥內大
到底還可不可以相信坎城影展的品味?《慢性病》絕對是我看過最令人傻眼及難堪的坎城影展得獎作品,罵聲連連的那種。
故事環繞在Tim Roth飾演的看護David,快度熱心的看護風格。但病患家屬對David的指控相當莫名其妙(喜歡那個老爺爺與David之間的關係,本片唯一的看點),David對於病患過度熱情的理由相當薄弱:他看護多年的小兒子已往生,而他疑似參與兒子的死亡-用藥劑讓痛苦的病人解脫。觀眾推測David照顧的臨終病人們時也曾用這種方法讓病人解脫。但那又如何?對於David習慣性將病人投射為自己的家人(甚至自稱病人),電影沒有任何說明。這是一部相當反高潮的電影(不!用反高潮形容簡直是污辱反高潮這個形容詞!):擁有所有完美的疑點,但卻用了最糟糕的方式詮釋它們:爸爸和女兒疏離的原因不明、David最後也死的不明不白-那場長鏡頭跟跑片段簡直是影壇之恥!庸俗之巔!我恨這部電影的一切。
2015 威尼斯影展最佳新導演、地平線單元最佳導演
以一個新導演來說,麥克筆的小跟班Brady Corbet做得還不錯:雖然他是綜合世界上獨裁領袖的特質、憑空拼湊(寫論文喔XD)出一個獨裁象徵。但可能是飾演邪惡母親的Berenice Bejo太會演,又或許是我們的小男主角Tom Sweet aka湯姆小甜心[這什麼貼切的姓氏!(合法嗎?有顧及基本禮儀嗎?有尊重知識殿堂嗎?)]長的絕美又邪氣逼人的緣故,浮誇的配樂變得可以忍受(我甚至可以忍受那些一直上樓下樓的鏡頭,甚至願意愛它們)。
延伸閱讀:馬林魚伊娃葛林/夏綠蒂甘絲堡化
[TGHFF]《末路刑警Police》(1985) B
1985 威尼斯影展最佳男演員
影展第一部皮亞拉。這部很特別,我喜歡的法國導演Catherine Breillat擔任本片編劇,描繪男女痴狂的情節,處處有著布雷亞的影子。非常法國的電影,影展看到現在,終於回到1985老片的年代,覺得老片真美好。Sophie Marceau及Sandrine Bonnaire都青春可人,光可鑑人。
Sophie Marceau好嫩好可愛啊!!
雖然是法式老派、美好時光。但劇情就是那麼一回事。大鼻子飾演的警察耍狠順便把妹,取締順便消費援交妹。最後為了救Sophie Marceau,將Sophie Marceau偷的錢(很典型的法國婊子角色)交還給黑道老大。警察走入黑夜之中,依然孤身一人。
因為覺得Sophie Marceau實在太可愛了吧!找到她出道作品(聲名大噪之作)《初吻La boum》(1980),天啊實在太無敵了吧!!
Sandrine Bonnaire因為皮亞拉的À nos amours (1983)一舉成名,這部算是友情贊助。在片中飾演援交妹,在片中和大鼻子有好交情,也和大鼻子的律師兄弟有曖昧。本片有她全裸的美好鏡頭。
[SXSW]愛愛小確性The Little Death (2014) C+
劫色敏推薦der。電影裡的男生都莫名執著。喜歡最後一段聽障男生和客服女孩的故事。
"a petite mort", a popular reference for a sexual orgasm. 高潮,微小的死亡。
Bojana Novakovic很美。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第一組、也是電影中最養眼的couple,面臨了女孩希望實現強暴性幻想的困境。男生為了滿足女朋友的幻想,非常努力設計了強暴的真實感(連香水味都顧慮到了),沒想到因為「太真實」被女朋友揍了一拳倒在地上腦震盪。醒來之後問:我有成功強暴你嗎?並要女友到他大衣外套拿求婚戒指。有情人終成眷屬。
夫妻床上了無生趣,聽從了心理醫師的建議角色扮演。沒想到老公從此上癮。甚至努力鑽研想變成演員。甚至最後老婆決定離開他了,他還滴人工淚液演戲(老婆深受感動後,他說剛剛演得很不錯吧XD)。
整部片我最討厭這對。這個妻子根本有病!為了得到性高潮一直想讓老公掉眼淚。在房間裡放滿過世公公的照片逼老公哭,再硬上他(?)。後來老公逐漸對公公的事情釋懷,放照片沒用,就想了一招:假裝讓愛犬失蹤。沒想到真的走失了。說一個謊就要用更多的謊去圓。我看這段的時候一直翻白眼。
因為老婆平常對先生Phil頤氣指使,Phil偶然的機會下得到了上司贊助他的安眠藥,因此每天都給老婆安眠藥讓他沉睡,在和沉睡中的老婆進行各種情侶的約會。
我最喜歡的一對。
一隻耳朵聽覺逐漸受損的女孩Monica,在線上手語協助系統上當及時手譯。一天遇到一位會畫畫的大男孩Sam,想請女孩播打色情行業服務,並翻譯色情電話給她聽。一開始有點尷尬,後來因為一個誤會惹得女孩大笑。反而築起了兩人的橋樑。「我真的是漫畫家。」「真的嗎?」「真的,你等一下。」男孩素描出女孩在視訊中的形象。他們下線離開,但這感覺是個美好愛情的開始。
:::如果說這部片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這部片串連了許多的性煩惱家庭故事,但有一個角色不斷出現:一個製作種族歧視薑餅人的男子。他挨家挨戶告訴大家他是新鄰居,請大家吃餅乾,並且提醒大家他有性侵的前科。不過大家都只在意自己的事情,沒人理他。
片尾Monica下班,但突然車子發不動。這個薑餅人男出現了,請她搭便車一到走。Monica坐上車,關掉了助聽器耳機。薑餅人男下車去關後車廂,沒想到被後車撞到,受傷倒在地上。Monica沒有聽到,毫髮無傷等待著。撞到車子的是Phil,他老婆發現他的信用卡刷了很多比女生的衣服,以為他有小三,趕他出門。Phil一邊開車一邊打電話給老婆,說明自己的癖好,為了閃避一隻狗,撞到薑餅人男的車。同樣受傷慘重。那隻狗,就是前面那位眼淚性奮老婆的狗。
這部片的片尾設計很可愛。
看完一堆金馬片發現這種不太需要頭腦的茵地片相當紓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