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派少女的購物路線

2023閱讀紀錄♥

今年看了大量社會學、心理學相關書籍,終結了Eva Illouz(集優雅與智慧於一身的女人,好喜歡聽她說話)在台灣出版的所有作品。年歲漸長,更加嚮往以數據堆積作為肌理輔助理論,卻又不失浪漫感性的好文筆。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洪愛珠,遠流出版,2021。

憑藉吃麵,看清彼此的參差,有我趨吉避凶的直覺,和頻繁進出本地寺廟,可能的庇蔭。總之見識過感情成災的事,是從生活裡的碎石細砂開始崩塌的。事先有兆,不必自欺欺人。-〈吃麵的兆頭〉

今時的閱讀經驗是大致是這樣:翻了前10頁即知不對脾胃捨棄、展頁則欲罷不能速速讀畢,以及、看了幾頁暗自驚呼放煙火,捨不得一次看完。擱著一篇一篇慢慢看。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屬於最後者。

已拜讀過出色的〈吃麵的兆頭〉,洪愛珠此文集中沒有一處不好。用情之深,對食材之崇敬,香料火候器具等各種講究。對婚前從不進廚房,到已知用火,盡可能自煮均衡,偶爾天馬行空會獲得稱讚半調如筆者來說,相當熨貼內心。也忍不住依樣用鑄鐵鍋煮飯(以直火煮飯是人類必備技能)(依照我家規矩當然是我出一張嘴,按壓計時器,室友動手),果真比電鍋好吃許多。羨慕作者擁有強大豐厚家人可效法,在做菜的路上,我憑著刁蠻被養壞的嘴和偶爾的靈光閃現,暖活自己。

延伸閱讀:吃麵的兆頭

 

從此好好過生活》,張琉珍,新經典文化,2021。

在書店翻到非常好奇。張琉珍的短篇每一篇都好適合拍成電影。屬於一開始就停不下來的快小說,但又有那麼點意思。

 

為什麼不愛了:更多自由卻更少承諾,社會學家的消極關係報告The End of Love:A Sociology of Negative Relations》,Eva Illouz,聯經出版,2021。

「如果自由意味著一點什麼,那麼毫無疑問,自由必定包括對於束縛我們、蒙蔽我們的那股無形力量的知識。」

第二本Eva Illouz。人們打破封建傳統擁抱自由的同時,其實是創造了一個更讓人無所遁逃的怪獸。

性自由、消費資本主義、自我建構;攪和在一起或是無限循環壯大。想像一個Matrix的場景,肉身被固定在機器艙身中,各取所需。譬如分享自己的過往經歷,順便賣課程,分享是為了獲取資本,再藉由自行消費(醫美健身保養)強化自己。在這樣的情境下,不斷的交往分手離婚結婚,反而是自由主義所鼓勵的。

關係的開始與結束都非常有效率,可人畢竟不是貨幣。書中研究顯示隨意性愛關係(即使不能簡單用「會降低女性的自尊」評論),並不能助長女性的自尊心與自我認同。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當說出「我至少知道自己不要什麼」的時候,那甚至也不是100%發自內心懇切的決定。人終究都還是在名為消費資本主義的太空船上載浮載沉。於是,會有越來越多人想依循傳統社會的做法來獲得良緣。

大致是這樣,每年至少看一本社會學?不過我還是會冷漠對時常哀號為什麼找不到伴的女性朋友說、給我去減肥。

#不用出來相認 #甚至為了身體健康也是資本主義建構出來的IKNOW

 

絕望者之歌Hillbilly Elegy》,J.D. Vance,八旗文化出版,2017。

喜歡林立青的導讀書評。

(印象中)看了《以善意鋪成的地獄》書內的註釋才加入書單的。全書語言破碎(一如作者矛盾自剖的心境),也許是刻意為之。負面童年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有一個評估量表,難以想像拿到滿分的孩子可以靠自己(以及身邊僅存的救援資源)翻轉人生。

 

製造快樂公民:快樂產業如何控制我們的生活HAPPYCRACY : How the Industry of Happiness Controls Our Lives》,Edgar Cabanas, Eva Illouz,立緒出版,2021。

「他們並不是送你一只錶,是這只錶得到了你。」

Eva Illouz在書寫到:「以色列人很自豪自已的國家在全球最快樂國家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彷彿排名領先可以掩蓋兩個鐵錚錚的事實:他們的國家是全世界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以及他們始終佔領著巴勒斯坦人的領土。」高級自嘲非常令人喜愛。

網路手機世代被「需要看起來快樂」所綁架,除了陰謀論的data收集(AI換臉風潮之類),更多的是複製一個自動自發的階級觀念;更完美的生活、更快樂且向上提升的人生:

「我們以自身的快樂為名義所做的絕大部分事情,無論它們是否有益處,是否令人失望、是否虛假,最優先受惠的對象不是我們自己,而是那些聲稱掌握到快樂真理的人。致力於追求快樂這件事,並不必然意味著讓自我得到提升或讓社會變得更好,反倒是助長了快樂作為一個概念、一門生意、一種產業以及一種消費主義生活形態的正當性、普及性和權力威勢。快樂已經成為掌控我們生活的有用概念,因為當我們一味追求快樂時,已經淪為任它擺佈的奴隸。」

全書加上導論及結語共七章。結語章節,溫柔詩意像是某種浪漫堅定的文學作品:「但無論如何,我們在人生中要實現的革命性與道德目的,終歸不會是快樂,而是知識和公義。」不愧是熱情奔放西班牙籍的Edgar Cabanas和以色列出身Eva Illouz激盪出來的。

200頁短小可讀,思考停頓點多。也許,試著過更精省無出的生活。也許,對於瘋魔追求內在之事、之眾生,除了隔岸遠觀,有更多面向的懂得與判讀肌理般的神會(會站得更遠的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halleb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