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

女人的子宮是戰場,腦袋需要箝制,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是政治。

雙周月只看了四部電影,完全是女性主義者片單。最喜歡《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

Total: 4

 

 

[Cannes]Pawel Pawlikowski《沒有煙硝的愛情Zimna wojna》(2018)

#DVD

2018 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

Two Hearts, Four Eyes. 剛開始的時候,都保有年輕的眼睛,氣盛的心,過於喧囂。

輸給《羅馬Roma》的政治正確,《沒有煙硝的愛情Zimna wojna》倒是瀟灑的理直氣壯:導演抽取父母愛情故事與時空背景的骨幹,用一首波蘭民謠串起來冷戰的前世與今生;這次不是La La Land,也不是愛在各種太陽起落時分,現實是一首樸質真摯情感的歌曲要妥協成為隱晦的法式香頌。「他們就是喜歡妳的異國情調。」歌聲成為展示,在取得自己的性慾自主權之前,要先將身體賣給國家,賣給資產階級。

最終才能掙得心愛的人。

那時已遍體麟傷。

Two Hearts, Four Eyes. 歷盡滄桑後的幸福,是靜默無聲。

延伸閱讀:DWA SERDUSZKA

 

[Oscar]Greta Gerwig《她們Little Women》(2019)

#Netflix

美國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像Florence Pugh這樣的妹子;從90年代YA炸子雞Rachael Leigh Cook、近幾年沉寂的Ellen Page、小紅過一陣子的Olivia Cooke,都屬同等氣質女星。

可又好像有什麼不同。

Florence Pugh的演出抉擇從不走小家碧玉路線,《仲夏魘》裡的May Queen最令筆者讚嘆。她的聲線很低,略微沙啞,不是身材纖細的標準好萊塢美女,可走在紅毯上的每一步都那麼有自信,個子那麼小,氣勢卻可以揚起一陣風。

而鬼塔筆下的Amy太過迷人,大大搶走了Saoirse Ronan的風采。用「務實」一詞形容女人好無趣,可Florence Pugh演出的Amy,務實的理直氣壯:該爭的時候捨我其誰,知道自己的極限後瀟灑放棄。白馬王子Laurie被姊姊傷害後自暴自棄,她毫不心疼,反倒大大發怒:這不是她深愛的男子應該有的態度。電影中最有趣的段落,都給了Florence Pugh和Timothée Chalamet的針鋒相對:Florence Pugh的眼睛和小鼻子太有戲,一個抬頭,一個眼神,就把好強的少女心事說完了:「不!我一輩子都在跟Joe相爭,我不要她所棄的,我不是姐姐的替代品。」我只能是最愛。這樣的告白對Laurie來說,彷彿重新認識了一起長大的March家小妹。Joe是兩小無猜的浪漫,Amy是情感成熟後的選擇。與Joe談論Amy時,Laurie一臉敬佩:這是可以跟自己並駕齊驅的妻子,適時將他拉回地面。

Amy人生中最不務實的事,就是放棄了她所追求的富家豪門。那是一場豪賭,而幸運之神總是眷顧她的。畫室裡少女身穿藍色澎裙,圍起了防顏料沾染的蓬裙,不是天才,但該完成的總要完成。我喜歡那樣的固執,這樣的少女。

 

[Tribeca]吞噬Swallow (2019)

#friDay

不同於以往在電影中的模樣,Haley Bennetty在《吞噬》中彷彿《逃出絕命鎮》裡換過腦子的空殼娃娃(先不要提像JLAW的部分):嫁入豪門,資產階級豪擲購置的房產,美其名是女主人,實質是免費的傭人。Hunter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情感無法傾訴。吃下東西時獲得的訝異眼光使她成為異類,卻反而使她快樂。「我覺得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劇情到了尾聲還真得有逃出絕命鎮的味道,急轉直下,女主角逃出豪門,夜宿簡陋摩鐵,尋找生父與答案。

這邊必須提及的是兩個世界的反差,光鮮亮麗的美宅擺設及庭院水池,對比片尾的大賣場及女廁,後者竟然比前者可親可愛許多。很難想像在一部電影裡看到一間普通的女廁(沒有經過任何的佈景設計)可以讓人內心湧生感動。Hunter換下了華服,留起了長髮。決定在女廁墮胎。同樣的,我已經忘記上一次在電影裡看到女性以日常的姿態墮胎的畫面了。如果說有所謂女性主義者對於女性身體自主的成分,那這裡絕對是。這是一個經過人生思考(自己是母親被強暴生下、不被愛的孩子。肚子裡的孩子會成為夫家爭奪的資產無法獲得真正的愛)而下的決定,沒有過多的淚水與情緒。Hunter配著大賣場的飲料吃下了墮胎藥,清醒地使用了殘障廁所。鏡頭給了一個馬桶裡有血與胎兒的畫面,Hunter坐在地上。稍事休息後她起身,用洗手台簡單打理後離開。女廁的門開了又關,女人進進出出。

這是一間日常的女廁,墮胎也是一個日常的決定。所謂的女性自主就像走進一間公共女廁,使用後離開,可以毫無波瀾又理所當然。

 

[Cannes]Céline Sciamma《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2019)

#friDay

2019 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酷兒金棕櫚」獎

女性間的情慾流動,在自成一派的女同志類型電影裡已經很難再有什麼創新與突破,這是同志電影(或是任何類型電影)的困境。《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令人精神振奮的原因,在其重返相戀的刺點:我們總描述愛情的各種甜蜜與痛苦,卻未曾想到旁觀者是否能感同身受、產生共鳴:這是愛情電影最難以抵達的山頂,特別是在各種高山已被前人攻頂之後。

導演Céline Sciamma在作品中以最大節制描述驚心動魄的愛戀:譬如拿一塊硬如石頭的麵包,切開來吃的完整情節;譬如搭著搖晃小船前往目的地,畫框落水還得自己跳水拯救。非常緩慢,非常細節,沒有言語,可看著卻很舒心。宛如她影像裡的畫家,Céline Sciamma的筆觸非常聰敏,知道情感蜿蜒處的磕磕碰碰,然後巧妙避開。

如果說有最令人振奮的,恐怕是闇夜裡女人們聚集在營火邊的合唱,彷彿是鼓震著子宮裡的波動,但不是因為胎兒的緣故。那是自有擁有的,女性專屬的;此時此刻,子宮是自己的。

畫家Marianne,即使被尊為才女,也要靠著隱藏在父親的庇應之下才能自由創作。戀人絮語間,我們知道她曾也有婚約或約會對象,但毅然決然選擇了獨身與繼承父親職志的道路 - 這意味著她將孤身到老,而她的自由是有限度的,譬如得用父親的名字參展,從片頭我們就知道她聰明且謹慎,知道避開人生道路上的石頭,以成就自己小小的人生。

即使是遇到了「閣樓裡的瘋女人」Héloïse,她還是沒有一刻不節制。營火旁的那夜,兩人相視而笑,那一晚她們擁有自己的身體,擁有自己的情慾。Héloïse裙襬被火舌追上,回望愛人。那一幕是Marianne人生最中最難以忘記,最私密的情慾的樣子。

Adèle Haenel當然還是美麗的,歲月毫不留情地在水藍眼眸旁刻下痕跡;眼神充滿故事與滄桑,既冷酷且哀傷:全力支持 #metoo 運動的她,專訪時透露剛出道時遭導演性騷擾,身心飽受煎熬,直到拍攝《愛上壞女孩Naissance des pieuvres》(2007) 時遇見了導演Céline Sciamma,焦慮的靈魂才獲得出口。兩人合作的第一部電影,紀錄Adèle Haenel最青春美少女的樣子,出水芙蓉般毫無瑕疵。

學生問起,她哽咽,這樣的情感太過秘密,羞恥的原因是無法述說。

因為無法述說,反而說了好多。這是觀眾得以共感之處。

本片最激情的段落並非兩人坦承相見,而是Marianne將自己畫入Héloïse擁有的藏書中,第二十八頁。多年後在畫展上見到已嫁做人婦Héloïse的畫像,畫中美人身旁有金髮男孩,手中握著一本書,寫著p.28。

Marianne看了大大震動。

這就是所謂最大節制描愛情。沒有枝節,只有輕輕一筆。就足以交代所有情慾糾葛。看過Céline Sciamma之前幾部作品,這部是我最喜歡的。畫面崇尚古典美學節制的美,女主角身著紅色與綠色連身裙,海是湛藍,天色清朗,白雲與海浪是純粹也是絕對。所有該訴說的,都在眼裡,在鼻息之間,看似無話可說,又好像什麼都說了。這樣的精緻是粗糙的美國女性主義者學不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halleberry 的頭像
    hhalleberry

    逐夢者The Dreamers

    hhalleb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