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三級警戒下的酷暑,緩慢的觀影進度。雙月最喜歡《愛情無色無味Lantana》,喜歡演員們細膩無比的演出。法法推薦必屬佳作。

Total: 5

 

 

Hal Hartley《追殺大笨蛋Ned Rifle》(2014)

#清檔案

美國導演Hal Hartley「亨利三部曲」:Henry Fool (1997)、Fay Grim (2003)、Ned Rifle (2014)。
充滿咬文嚼字、各種吊書袋的台詞。又可以從文藝腔到中讀到反諷與批判。不靠大明星與攝影撐場面,好的劇本與演員直接讓Henry Fool (1997) 獲得坎城影展金金棕櫚提名。Hal Hartley是一個天才,只是比起其他菁英型導演(like, Noah Baumbach...),相對低調。豆友讚譽「Henry Fool (1997)是這20年來最不為人知的傑作之一」,一直沒有機會看到,反而看了以女主角Fay Grim及兒子Ned Rifle為主視角的二、三部曲。

Ned Rifle (2014)卻是Aubrey Plaza個人主秀,著實驚人。身為一個很討厭Aubrey Plaza的觀眾,由衷佩服(但恐怕是她演技之巔這樣)。

I recognize that voice, the tempter, the challenger, the seducer, the friend.
這種形象我瞭若指掌:誘惑者,挑戰者,騙子,朋友。
I use the term "antagonist"to start with, but it's more fluid than that. I could never find the right word for how he feels to be with.
我一開始會用「棋逢敵手」這個詞,但顯然不夠流暢。一直找不到恰如其分的詞語來形容與他相處的感受。
It's actually more like being inspired by the wind, the rain, a sickness, some other uncontrollable element... demonic.
那實則更像是被一陣風給影響...或是一場雨,重感冒,或是其他無法控制的因素...逢魔一般。

You seem to know Henry better than I do.
你似乎比我更了解他。

是的,三部曲補足Henry Fool還沒被捕入獄的往事。不愧是影史經典渣男,難怪Ned一離開寄養家庭就決定弒父;途中殺出程咬金Aubrey Plaza。結尾超展開,政治不正確的畸戀,在開花結果前還是先來一下吧!Hartley嘲諷知識份子不遺餘力,黑色幽默的一槍......等一下,這樣也要算在小鮮肉頭上嗎?

本片大大超越了Grim家主線(私心想要多一點Parker Posey,監獄開磚頭書讀書會超好笑),牧師一家也只是輕輕帶過。有點可惜(也許應該要拍成影集?)。整體維持著Hal Hartley應有的水平,演技讓人下巴掉下來(可見筆者多鄙視她)的Aubrey Plaza,對電影本身來說,不知道是加分還是扣分、畢竟她一出場就沒人在乎Ned Rifle。有點年紀但穿著暴露(且身材姣好)的有腦知識份子路數,實在太適合她。

延伸閱讀:2015年柏林影展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時尚鬼才:McQueen (2018)

#friDay

導演替McQueen的每個人生篇章分類:開膛手傑克跟蹤他的受害者、高原強暴、險惡叢林、沃斯、柏拉圖的亞特蘭提斯。前衛的結構美學、不合人體工學,McQueen一直走在時代的前面。他把每場秀當成藝術展演。從早期「高原強暴」裡衣衫不整面露驚恐的模特兒、燒起來的車子;到沃斯時期(The Voss)的精神病院,秀尾聲震破玻璃,伴隨著百隻飛蛾,躺著致敬爭議性攝影師Joel-Peter Witkin的面具裸女;以及Shalom Harlow穿著純色洋裝,像被機械手臂凌遲一般地噴漆。單看電影裡每一場費盡的心思McQueen大秀,就值回票價。剝削朋友,踏入法國高級訂製服Givenchy,到自我品牌被Tom Ford的Gucci集團收購,開始榨乾自己的不歸路(要照顧自己的品牌,也要幫集團設計新品)。每一場秀、每一件華服都是設計師真真切切的血肉;割肉剔骨,直到氣力用盡。特別一提,Tom Ford《夜行動物Nocturnal Animals》片頭有一場大尺碼裸體模特兒的現代藝術展示。看完這部紀錄片,覺得或許跟The Voss裡的面具裸女有所關聯。畢竟Tom Ford相當欣賞McQueen的詩人特質。

 

尋秘街拍客Finding Vivian Maier (2013)

#friDay

導演於拍賣會購入一組Vivian Maier拍攝的底片,翻拍上網,獲得廣大迴響。他開始刻意收藏,作品多到嚇人。於是拿起攝影機,開始了追尋神秘攝影師之旅。

導演John Maloof非本科系出身,為了自己的好奇心,也為了讓Vivian Maier攝影展獲得贊助,以素人之姿拍攝電影,文學背景是讓電影可觀的關鍵(超勵志?!):爬梳族譜,回溯本源,探究天才孤獨的本心。最喜歡殺去法國小鎮攝影館,與老爺爺交流Vivian Maier寄來的一封信(她還跟媽媽用同一台攝影機)。以褓姆為掩護,攝影是一生的執念。成為一種變態的追求(譬如小孩受傷只顧著拍照)。某些照應其實都引起了孩童們的心理創傷,是扭曲且不擅應對的靈魂。在被最後一個家庭解雇後,終究孤苦伶仃地死去。

直到這一切被拍出來。

當初上映時評價極佳(提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有光鮮亮麗,也有幽暗陰沉。徹底滿足了觀眾的偷窺慾望,富有戲劇張力。攝影展當然也是大獲成功,世界巡迴展出。筆者覺得是合格的紀錄片,但沒有心動點,歸類於「可看可不看」的範疇。

 

Ray Lawrence《愛情無色無味Lantana》(2001)

#清檔案

片名Lantana是馬櫻丹,路旁不起眼的小花。花語是家庭和睦。當然,本片不是在講這個。

2001年的電影。20年後才看還是很出色;環環相扣,幾乎沒有破綻。Andrew Bovell從自己的舞台劇Speaking in Tongues改編,當年橫掃澳洲各大獎項。不得不提,每一個選角都超級會演,美妙的觀影經驗,就像結尾那場你來我往默契十足的騷莎舞。

電影裡,每一個鏡頭都不多餘。如果要特別提及,好喜歡男主角跑步撞到人,結果男人痛哭的震驚;貧窮夫妻全然信任彼此的模樣;躲在樹叢裡找到另外那一隻高跟鞋的緊張刺激;令人心安的女警夥伴,片尾終於在咖啡廳遇到良人好好約會。

 

[坎城]Atom Egoyan《意外的春天The Sweet Hereafter》(1997)

#清檔案

認真算了一下,是已經24年前的電影。當年在坎城影展獲得評審團大獎、費比西獎、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終於看了覺得......Egoyan可能不是我的菜吧。冰封的小鎮,居民相互同謀,一場意外掀起沉痛與貪婪之心。在雪地裡看著死去的雙胞胎跑向自己,是什麼感覺?可能是最令人心碎的一段。Sarah Polley是最完美的嬌點。恰如其分的誘惑者、受害者,到最後的覺醒者。由她口述吹笛人的故事,再適合不過。雖然再也無法行走,卻得到真正的自由。喜歡片尾,她在摩天輪底下,露出清澄的微笑。

 

-------------同場加映-------------

 

不承認看過電影:1

David Fincher《致命遊戲The Game》(1997)

「追逐財富失去個人情感,這樣不好喔~」包裝懸疑的道德教化片,筆者人生最厭。Netflix上所謂的「影視經典」是不是都跟我不合...大衛芬奇真的可以不用看了(地圖砲aga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halleberry 的頭像
    hhalleberry

    逐夢者The Dreamers

    hhalleb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