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k-33stammy bak-32 

 
好友貼了電子書利弊的文章在G+,害我忍不住手癢想寫文章。

 
我的深度近視是看書養成的,看到小學二年級,一測近視三百度的那種。母親每說到此總一副驕傲又心疼的神氣,也多少顯現了當時父母的教育價值觀:多看書,少看電視。

電子書美其名說是方便,但老實想想也不是很方便吧:電子閱讀器會沒電、會發燙。而且要如何一手拿著貴重的閱讀器,一手用手指翻頁呢?至少在捷運上相當難閱讀電子書: 如果有位子還好,頂多成了低頭族,肩頸痠痛而已;如果沒有位子,你可以一手拿著ipad一手握把手嗎(捷運老手,能不用扶任何東西,以下盤穩住重心者除外)?書本就ok,紙張能屈能伸,我不是那種頂愛惜書的人,書本被捲曲成筒狀,也是一種閱讀的記憶。


88748_photo_mid_def_1941734_122_451lo

 
這樣講,當然會有不少人反駁,但用昂貴的電子書及閱讀器,真的可以換來更有品質的閱讀經驗嗎?
 
 
我依然喜歡書本。喜歡書本的味道,紙張的觸感。翻著書頁的那種臨場感。

我擁有一套故鄉出版社的村上春樹《舞舞舞》,男主角和雪在夏威夷沙灘衝浪、喝果汁、吃熱狗的慵懶夏日風情,成了我很珍惜的一片村上拼圖。以後再重覆翻閱,還是可以輕易從字裡行間,體會高一閱讀村上時的喜悅,以及當初班上男生不屑的說:「村上的東西真難懂!不好看。」

書本很奇妙,不僅是故事,也特別的刻印下了過往時光的點點滴滴。
 
 
書本無法永遠保持新穎。會有氣味,會沾染灰塵,會因為紙張的關係便黃。但這反而是,至少對我來說,書本重要的原因。其一,必須時常整理書本,拂去灰塵,檢視裡頭的文字。其二,若是翻到沾了淺色原點的書頁,會了解那時後有多麼愛喝茶、看書又泡了咖啡、吃的巧克力布朗尼成了細屑,躲在夾層中(真實發生的情況只有茶啦><)。  

我從大學開始養成借書的習慣,畢業後,我依然習慣借書後再買書。畢竟圖書館離住家很近,畢竟線上通閱系統相當方便。借來的書有不同的氣味,當然也有濃厚脂粉味及菸味的書;在書頁中翻找出不同的讀者所留下的書籤,也是一種特別驚喜,通常最多的是佛經語。


wvoob9
 
 
看書的姿勢有很多種,或躺,或臥,或正襟危坐。我不覺得電子書可以滿足這種伸縮自如隨興。
  
我也不覺得電子書會波及出版的市場,點子多的出版社還是可以把書賣的很好。聯合文學、寶瓶文化就是很好的例子。書越來越講求設計感,包裝的像精品;也越來越輕,抱怨書太重的傢伙,可以自己去書店惦惦現在的出版趨勢。

現在父母提早讓孩子們接觸智慧型產品,不到小一就搶著手機玩憤怒鳥,我看了覺得相當恐慌;好吧,也許他們那代會是智慧型介面的時代吧?但如果有電子書,他們還會讀嗎?捷運上,時代逼迫我變得垂垂老矣,擠在拿著iphone滑來滑去的小屁孩中間,孤獨的看小說修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halleb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