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Hh_荷荷貝瑞

S&V2

最爛電影當首圖♥(因為安娜的緣故)

Total: 6 

 

Fly Me to The Moon (2013)

hhalleb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titled-8-1

影片

[You can't pray away the gay] 

《實習醫生》裡的備受觀眾喜愛的同志伴侶Callie和Arizona,是少數在主流電視影集裡的"長命"情侶。雖然Sandra大媽依然是個狗血大把灑不要錢的編劇,在處理Callie對家人"出櫃"的這集,卻細膩地展現家庭核心價值。
宗教是Callie的父親的堅持,面對獨生女和女人交往的第一個反應,是隱忍,直到受不了了,飛到女兒的工作地點,並且帶來看女兒長大的牧師,想幫助女兒"驅邪"。此時Arizona的立場顯得耐人尋味,她沒有和愛人同仇敵愾,「他沒有做錯任何事,是妳改變了遊戲規則。(He hasn't done anything here, you are the one who change the game.)」鼓勵兩人坐下來溝通。
在父女溝通失效後,Arizona走向愛人的父親。出櫃時,軍人父親只問過Arizona一句話:"Are you still who I raise you to be?" 強硬的父親沒有把女兒趕出家門,從不妥協的軍人知道即使有不同的性向,女兒依然是擁有美好德性的不凡女性(great man)。受到提點,最後父親對Callie說::「我要追趕上妳。( I have to catch you.)」

hhalleb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utres-2001-14-g

執念,來自《神鬼第六感》(The Others)裡,固執的母親妮可基嫚帶著她的兩個蒼白的小孩,對這空屋不停地唸:This is our house. This is our house... 因為入侵者闖進來了,所以它們必須用自己的力量捍衛自己的家園。問題是對正常人而言,他們母子才是入侵者,因為他們早就亡故了,他們是鬼。一切都是因為執念,超越變態的執念。就算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了,仍心心念念想捍衛曾經愛過的東西。

 

郭美江牧師的影片流竄,出現了多種惡搞版本。譏諷同時,不免羞愧地想到敝會,面對同樣的議題,敝會只是不回應,但想法也許沒有太大的區別。

使徒行傳十五章,從猶太下來的信徒認為外邦人應受割禮、遵守摩西律法。論辯多時,彼得反對,認為藉著信,就潔淨了他們的心,並不分他們我們。也不需重回摩西時代的傳統規矩。
彼得又說:「現在為什麼試探神,要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呢?」不要把我們自己不能負的軛,加在這些外邦人身上。舊約時代又有哪一個角色是全然遵行過律法的呢?

當時要這些新信的外邦人接受割禮,也許有一定的危險性。另外,接受了割禮這些純種信徒就會接納受割禮後的信徒嗎?保羅敏銳地掌握了人與人之間、不同族群間相處的眉角。保羅說,不分你們,我們。

hhalleb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7422_10151789861004411_2128418439_o

九月只看了一部《泡沫人生》。(本來想寫九十月觀影清單的,但要貼的圖太多,乾脆單獨出來。)

有朵杜、有羅曼,這篇完全是My Favorite Couple At The Moment系列文阿!(寫這種文章最快樂惹!)

 

562498_382583158524698_1445919167_n

hhalleb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01 Fri 2013 02:34

greta3

我去過妳家三次,妳家有很多貓,我們在書房地板畫大海報;
我去過妳家兩次,討論出刊和打電動(雖然我不會玩),是明亮的現代式住宅,廁所很高級;
我去過妳家兩次,一次還住了下來,早上我們去附近吃早餐,去頂樓討論《挪威的森林》
我去過妳家一次,妳家有令人羨慕的暗紅色大書櫃,電腦正積極的下載著各類精神糧食;

hhalleb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yle_thompson_16_20120717_1019827234

看完《一首搖滾上月球》最大的感嘆其實和信仰有關。身為南京東路禮拜堂行政主任的巫錦輝(巫爸),為了讓辛苦的「罕爸」們彼此打氣,創立『不落跑老爸俱樂部』。組織同時受到禮拜堂與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的贊助。禮拜堂是從靈糧堂分出來的地方教會(Local Church),獨立運作。『不落跑老爸俱樂部』邀請不同信仰的罕爸參加(鄭爸是拿香的),和禮拜堂相關,但又不受限制。他們輪班照顧彼此的罕命兒,讓長期缺少睡眠的父母可以偷一點時間;他們的音樂會只有歡喜的淚水;而團體的資金可以有限度的自由運用,幫助急需的家庭。

我好像第一次看到如此正面又有力量的團體。他們受過專業的組織訓練(或者邀請專家訓練他們,開課程與研習),小組的運作機動性高;因為深受其苦,所以可以安撫彼此的憂傷;也在舉辦音樂會時,藉機教育家中沒有罕命兒的一般信徒,如何對待他們、如何和受病痛的人說話、如何讓好心的問候不刺痛家屬的心。

我們沒有受過這樣的專業訓練。我們如何探視患者、我們如何和臨終的信徒說話?我們的長執也沒有,不代表他們有這種素養,他們認為禱告就足夠。
也許,在教會也有身體殘障、重病、家庭困頓的信徒。一百年的教會沒有足夠的柔軟度,來協助它們;儘管聲稱協助了,在日常的聚會中,在沒有受到教導的會眾當中,他們每一次的出現,就是一次的邊緣化與八卦化。甚至,在講台上妖魔化:病痛是一種罪、癌症是一種警告,應該先檢討自己做錯了什麼,反省、認罪(根本是傳統民間信仰的觀念)。不可思議的二次傷害,行之百年,持續上演。


這樣的教會,最近在慶祝一百年的生日。


hhalleb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06415_265402216918050_472902552_o

「你養一個正常的孩子,要擔心他學壞、功課不好、以後不快樂、找不到工作;但養到一個這樣的小孩,你只求他健康就好。」by潘爸

 

很久沒被電影預告片電到了。這部紀錄片是關於罕病家庭的私人故事,但罕見的,在影像的收放上相當節制:沒有放入特別煽情鏡頭。剪接惹人鼻酸的家庭故事+樂團好笑事情的穿插,讓觀眾可稍微喘息,先下一笑,等下一個段落再哭。

其實,在電影中,罕爸心路歷程是大於搖滾樂的,搖滾樂的部分氣勢明顯弱了,所以玩不出《重金屬叔要成名》(Anvil! The Story of Anvil,2008) 親身體驗過的搖滾挫敗,但又比《搖滾不死:傑森貝克傳奇》(Jason Becker: Not Dead Yet,2012) 裡的漸凍人樂手精彩。有很多人認為,可以讓觀眾哭泣的電影就是好電影,但我還是覺得有點可惜,如果拍攝期可以再延長,也許搖滾樂的部分能夠讓老爸們有不同的體驗,觀眾也可以看到搖滾的種子在老爸們的身上茁壯,成為支撐他們重要的力量,面對事情的態度也會改變。但筆者終究太理想化了,人生沒辦法像電影一樣有結構完美的ending。人的特質與個性也很難改變。

hhalleb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umblr_m5zlpevleA1qzpdnho1_1280

Total: 7

 

這篇的圖很早就貼好了。搬家後還有很多圖待補,是大工程。希望每天都可以補個一兩篇。

七月只看了一部Whit Stillman,清單停了一個月(純粹疏懶)。颱風天邊聽雨聲邊寫文章還蠻愜意的。

hhalleb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05077_557250930957013_967363149_o
(Upstream Color 絕對是我看過最奇特的電影之一)
 

hhalleb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3-1

一如我所預期的,法國成為全球第14個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感謝神XDDD 首圖就來張甜蜜的親吻照吧!

hhalleb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